top of page
失禁
失禁
失禁是由於無法正常控制膀胱和(或)大腸功能衰退所引致的。當需要排便時,腦部會發出訊息至膀胱及大腸,產生有需要如廁的感覺。能否控制這功能,視乎身體的感官功能(例如感到膀胱脹滿)及是否記起如何、何時及何地如廁。當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知、生理及感官機能衰退時,就容易失禁。
患者失禁對照顧者來說,是一個很大的問題,但要減低這問題帶來的壓力,最重要是及早尋求專業意見,不要獨自面對。
同時,失禁對患者而言亦是十分苦惱的,所以照顧者要保持平靜及忍耐,幫助自己及患者接受並克服這個問題。
腦部的病變對患者的如廁能力有以下影響
-
未能確認如廁的需要
-
未能忍耐直至到適合如廁的時候
-
未能辨別適合如廁的時間及場合
-
未能找尋及認出洗手間的位置
-
未能正確地使用洗手間
和其他長者一樣,認知障礙症患者也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而引致失禁,如受到感染、便秘、藥物、前列腺脹大等,所以在尋求處理失禁問題的方法前,患者必須先進行適當的身體檢查。在很多情況下失禁是可治療的,所以首先應諮詢醫生的意見,避免把所有問題歸咎於認知障礙症上。
若照顧者能向醫生提供以下資料,對了解病情有幫助
-
患者每天失禁或如廁的次數?
-
患者何時開始有失禁的問題?
-
患者的失禁問題有多嚴重?(如:是否知道有如廁的需要?有否如廁的意識或動機?)
-
盡量簡化環境佈置,用鮮明的顏色
-
患者精神狀態是否越來越混亂,行為上有何改變?有否在不正確的地方排尿(如垃圾桶)?
-
患者曾否在如廁時感到痛楚?
-
患者有否服食可能影響排泄的藥物或食物?
處理失禁問題的建議
1. 生活習慣方面
-
確保患者喝足夠的飲料(每天 5-8 杯水或以果凍、雪糕或牛奶代替)
-
編排一個有規律的飲水時間表,如在進餐時或每餐之間多飲水
-
編排有規律的如廁時間表,如在進餐前後、睡前或每隔兩小時如廁一次
2. 溝通方面
-
簡化如廁的步驟
-
用簡短的字句一步步給予患者指示,有需要時重複給予口頭提示
-
用一些患者熟悉的字眼,如「去廁所」,代替「上洗手間」,以表示如廁
-
患者如廁時,不要催促他們
3. 環境方面
-
如洗手間距離太遠,可使用便椅
-
若患者在晚間難以找到洗手間,可安裝夜明燈,保持房間有一定的光度。另外可將廁所門打開,亦可貼上指示路線的記號
-
若家中的地板及廁所坐廁顏色相同,應用不同的顏色以便患者分辨
-
使用浴室的輔助性工具:如升高了的坐廁及扶手可幫助患者坐下及站起
-
確保廁板牢固、地板乾爽,以防滑倒
-
患者可能因缺乏私隱而抑制如廁的意慾,或不主動要求如廁,所以要確保廁所環境能保障私隱,以增加安全感
-
檢查患者的睡床是否過高,以妨礙其前往洗手間的活動能力
-
若患者在不正確的地方如廁,應把被誤以為是廁所的物件移開
4. 衣著方面
-
患者可能在脫褲子這步驟出現困難,可讓其改穿橡筋褲
-
應穿簡單的衣服,或以魔術貼代替扭扣、拉錬等
-
不要令患者慣於穿著濕的衣物,或因弄濕衣服而有尷尬的感覺,應盡快更換濕了的衣服
-
選擇耐洗及不需要熨的衣服
-
有需要時,可用即棄的尿片,亦要確保衣服舒適乾爽,避免患者因長期使用尿片而感到不適
5. 其他注意事項
-
若患者有排尿問題,嘗試多給他們飲水,如用杯飲水有困難,可用飲管協助
-
皮膚護理是重要的,應在弄髒後,馬上清洗皮膚以保持清潔及乾爽,以防止出疹,使用潤膚露也有幫助
-
尊重患者的私隱及尊嚴是非常重要的,因失禁是會令患者感到丟臉及尷尬,所以照顧者須顧及他們的感受
bottom of page